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是一种从二战前一直用到了二战后的经典装甲车系列。以相同底盘进行改装之后可以拥有二十多种变型车,足以满足装甲部队的全部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突飞猛进与细化,各种复杂的子系统集成导致新式发明早就过了一个人包打天下的年代。没有庞大的团队合作,单单只是画图纸就能画死人。这可是以吨为单位来计算的。 在赤果果的生存威胁面前,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有工作能够赚钱养家更重要的事情了。 在经济危机之中损失惨重的财团们开始出售手中的核心资产用以换取宝贵的流动资金度过寒冬。虽然还不到最佳时机,不过已经不愿意再等下去的张诚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带着圣光和洁白的翅膀开始收购优良资产。 这个时代是没有开动印刷机拼命刷钱的事情的。没有相应的贵金属,拥有发钞权的银行是无法多印制钞票的。尤其是在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贵金属的大明。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可不是说说的。张诚早就计划好要去世界上最庞大的金矿赚上一大笔钱。 实际上陆军已经传出来消息,因为经济不景气,朝廷正在考虑削减军费的问题。如果不是张诚为陆军赚取了一大笔外快,陆军航空队和装甲部队的换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张诚需要开拓新的财源。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军队。就算是二战时期的蝗军也是要发工资的。没有钱的话军队是维持不下去的。 这家工厂生产的发动机绝对是这个时代的水平,而且他们拥有非常丰厚的技术底蕴,可以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原本卖家知道张诚对这间工厂很是看重,所以要价很高。可惜的是张诚根本就不为所动。 卖家在看到事不可为之后,很快就主动降价将工厂出售给了张诚。因为现在愿意出大价钱购买的只有他一个。或许这间工厂日后非常值钱,可是现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没有办法。一旦张诚停下购货合同,那这间工厂就会因为缺少资金而倒闭,那个时候更不值钱。 不过张诚却没有像其他公司工厂一样大幅度削减工人的工资和裁员以节约资金。他的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工人们也非常感谢他的慷慨。这真的是救命的事情。张诚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钱多的没有地方去花。他是明白一旦这么做了会给数不清的家庭带去无尽的痛苦!张诚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赚钱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做重要的事情而已。 底盘生产线的改造扩建实际上并不困难,说白了就和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线差不多,这能有多难? 笑了笑,张诚轻声解释“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去扩充产量。毕竟下一批的订单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得到。养着这么大的生产线可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大明陆军采用的是军备外向采购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和平时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维持庞大的工厂。他们只需要拥有充足的军费去私人工厂购买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是皇室还是财团和朝廷都不能接受军队太过强大。什么都有,自己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军队还有谁能制约?将军用物资的供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少可以压制一下军队。 现在的这种经济形势下,大明陆军的下一批订单什么时候会下达,谁都不知道。张诚贸然扩充产能的话,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这种军事用途的先进东西肯定是不能对外出口的。那就等于是张诚自己扛下亏损。 ...... 这段时间海军又接连进行了好几次的实弹试验,每一次的试验都狠狠的刺激了海军的自信。坚定了他们转型的决心。不过,和陆军一样,拥有长达数百年历史的海军同样也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是一蹴而就。海军的保守势力同样无比强大。 实际上维持军队才是最大规模的开支。人员的薪水,服装,武器装备,吃饭,医疗等等。各种装备的采购,维护,保养,使用,磨损等等。军队的规模越大,维持的费用就越高。购买新式装备不仅仅要考虑价格,更加要考虑今后的维持费用。 在陆军之中并不受待见的陆航现在规模非常小,全部飞机加起来也不过才二三百架,人员不过万余。这样一支弱小的力量已经开始受到军队的极大重视。陆军的高级将领们通过演习亲眼所见在新式战机的威胁下,以往被视为军队核心的炮兵是如何的不堪一击。 张诚肯定不可能自己出钱去补贴军队那么二。他完全是按照正常价格出售各种武器装备给军队,而决定要买什么买多少的还是他本人。军队高层必然有着特别的想法,否则这种事情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在这件事情上张诚是绝对不会给别人留下任何借口。